最近,在产区走访陶瓷企业时心情很沉重,听闻几个很熟悉的瓷砖品牌陷入崩盘危机,这几个品牌在陶瓷行业形势极差的羊年都有大概相同的表现:逆势而上,不断做加法,在其他品牌扣紧裤袋过日子的时候,凌云壮志地大手笔投入,开启培育或经营新品牌项目,系列动静在行业如雷贯耳,从宣传造势到品牌包装,激昂和斗志装满一箩筐。
其实,刚接触这些“壮士品牌”时,是相当佩服他们的魄力和胆量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理想远远要比陶博会上那些汹涌的波涛要丰满很多,现实却比狗都不咬的骨头还骨感,这几个牌子刚开始的时候招花引蝶,引来营销策划机构、媒体聚焦;等到热闹过后,失败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这些圈了人家钱的点赞者们拍拍屁股走人,独留这些牌子门前冷落鞍马稀,繁华过后只剩下落魄。
这几个瓷砖牌子的掌舵人,都是梦想冒险家,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陶业背景下,这样玩品牌有那么容易逆袭吗?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高安陶瓷产区的新高峰陶瓷,去年我去参加这个企业的经销商峰会,当时这个企业请了行业某营销策划机构,从宣传布局、营销概念布局、产品体系布局、终端网络布局、企业组织架构布局等方面大展身手,还请了高大上的代言人,这在高安产区市不多见的,系列做法很“佛山”很高大上,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心痛:新高峰迅速陷入倒闭结局,被当地一陶瓷企业收购,老板被抓。这些“军师”的高招,在几年前或许能盘活一些想上位的企业和品牌,但从这几个事例来看,他们这些传统的“品牌神功”不仅没成功,反而加速了企业的坍塌。
说到这儿,不得不狗血一下这些“军师”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圈钱,把陶瓷企业当做试验品,蛊惑一些陶企各种烧钱,先不说他们智囊里的鬼点子能否落地、适宜与否,但从当下陶瓷行业的现实来看,这样大张旗鼓搞品牌影响力,还能成事吗?真有点守株待兔的味道。不仅不顶屁用,反而误导企业,断送他们前程,而这些受害者,往往都是有梦想的企业,有梦想的品牌。
曾经的陶瓷行业,有产品就能赚钱,后来有品牌才能赚钱,在那个行业处于长身体的发育期,经过肉兔沉淀经营,成就了不少行业品牌领袖和品牌佼佼者,这些品牌在业界和终端都有了自己的影响力;现在行业已进入中年,陶瓷企业再把品牌当婴儿养,给他喂奶贴尿不湿,还想指望他长大以便开疆拓土驰骋终端,难了,成本和条件也倍儿倍儿翻倍儿倍儿变了。
看看这几个有梦想的瓷砖牌子,有的品牌影响力起来了,但产品跟不上来,最终大手笔的投入也没拉动什么销量;而有的“品牌扩张哥”,甚至没在行业叫几声,便粉身碎骨倒在血泊中,真令人同情。
说到底,这些“有志向”的瓷砖品牌,用营销法把产品远远地抛在外婆家了,最终却摔死了自己,成为前程信奉曾经那种古老的操盘模式的“教条哥”,以至于惨死在勾画的蓝图中,除了用“勇气可嘉”来安慰他们,实在没力气给他们点赞。
看来,在这个行业的敏感时期,还是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浮夸,多一点耐性,少一点好大喜功,梦想是要坚持,但我们总不能在火焰山种植玫瑰花吧?
(责任编辑/彭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