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荐读 > 走凉的人心,凉倒的品牌
走凉的人心,凉倒的品牌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41481    作者 : 陶瓷资讯    2019-11-25

日前,行业内陆续数篇文章从多个维度揭露了正值年底,行业部分企业人事大调整的动荡之局。近期,笔者在与一些业内人士交流时,有人就从当下,众多企业人事调整总结出,2020年陶瓷行业将普遍发生的三大现象:

1、部分多品牌集团类陶企将之前品牌独立运营的市场部归属到集团市场部管理,精兵简政,降薪裁员;

2、一些企业空降专业操盘手团队替换之前原有运营团队,老员工集体出局;

3、更多品牌实行销区分包制,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加剧。

多位人士甚至表示,以上三种现象,在一些陶瓷企业已初现端倪,陶瓷人2019年年关难过已成事实。

时间回到2018年底,《陶瓷行业的“人事地震”已来?有多少人准备好了…》引起行业热议和反思。再次翻看这篇文章,有人说,2018年吹过的风基本在2019年成为现实。

这一年,大量营销老总、市场部经理因无法止跌的销售业绩担责下岗;大批职业经理人集中在年中总结、10月陶博会之后这些时间窗口离职;也有人提出当下的十一月、十二月份也将是大量陶瓷企业人事调整期。在此,笔者并不想究于此事制造更多焦虑,而是想反观此类现象,梳理一下自己对行业的认知,抛砖引玉。



频繁换将,能否力挽狂澜?


笔者发现,近几月来,被更换掉的品牌运营一把手,很多都是年前刚接手这些品牌的新人。毫无疑问,业绩没达到老板的要求,是众多品牌营销老总被下课的最根本原因。行业普遍认为,陶瓷行业的老板大多期望高薪挖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过来,品牌就能起死回生。但事实是,一些品牌因为频繁换人,和经销商因许多无法兑现的承诺而造成矛盾重重,业绩一落千丈。

一些年前接手新品牌,年底就因难以兑现全年销售业绩,即将被下课的营销老总坦言:多年来,众多陶瓷品牌迫于达成老板要求的销售增长目标,形成了不惜以破坏品牌甚至个人诚信为代价,饮鸩止渴冲业绩的局面。直到今天,他们发现早年前被迫挖下的坑原来是用来埋自己的。



体面分手,更利企业发展


有行业权威人士统计,去年,建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7家退出市场,今年保守估计会超过150家。中国陶瓷最高峰年产量100亿平方米,去年跌到90亿,今年估计80多亿,专家们认为未来可能下滑到50、60亿平方米,这说明大量的产能要被淘汰,大量的品牌要被洗掉。

行业洗牌就是洗人。随着一批批企业倒闭,大量的陶瓷人失业后离开了陶瓷行业,另谋生路。随着一些品牌的调整,也有不少人因受到调整在忍受着被逼退。

笔者听闻,在年底,特别是聚集在华夏陶瓷城的个别陶瓷企业,以年销售目标未达成克扣员工本该年底收到的提留工资,这本是年前企业承诺支付给员工的保底工资中的一部分,但是企业财务却在老板的授意下巧立名目地扣掉,连市场部这类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难以幸免。更多销售人员透露,因为完不成业绩,年底会堆积几个月的出差报销一拖再拖,最后被迫离职后不给兑现。

在陶瓷企业,身居品牌营销老总的高层可能对“高处不胜寒”这句话有更深理解。众多营销老总一旦销售业绩完不成,会直接被老板新引进的职业经理人架空,或者被调到无关紧要的后勤部门让其自动离职。更有甚者,有公司在原营销老总还未办理离职手续就授意行政锁掉原用的办公室,让其难堪离开。



目前,陶瓷行业走入下半场的赛道,招商是短期内品牌业绩增长、资金最为安全的销售渠道,也是品牌可发展的重中之重。笔者接触到的经销商们,大多也透露,在大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最害怕的就是企业的不稳定,自己做了错误的投资。他们表示,营销老总的频繁更换,带来销售政策的不稳定性都会加大终端运营的风险,而且如果企业被爆出毫无诚信对待离职员工这种恶劣事件,会对品牌的印象打折扣。

俗话说,分手见人品,离职见人心。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引进新鲜血液无可厚非。然而,善待离职员工,或许是陶瓷企业在走入行业新赛道必须审视的一个管理问题。因为在陶瓷行业的下半场,真正能赢的绝对是拥有人才、拥有系统的品牌,而这,都取决于企业对人才的尊重。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