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以及《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电影、评书、连环画、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三国故事在我国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个基本正常的中国成年人,他可能没有读过《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等著作,还可能根本不了解《周易》、《四书五经》的具体内容,但几乎没有可能不知道《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故事。
心理学是新兴的外来学科,十几年来,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和普及力度越来越大,呈现繁荣景象。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人越来越多,心理学显然将在我国持续发展、趋于普及。
用现代理论解读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效果用事半功倍来表达也是不够的。中国人需要加大对心理学的学习和了解,也需要对国学有更深入的把握和理解。用心理学解读《三国演义》就能够起到这种一石二鸟的效果。它不仅有益于心理学的应用和传播普及,还能够使得《三国演义》研究出现令人难以预料的新成果。
具体说来,至少有下面六点好处。
一
《三国演义》中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生动故事可以直接用心理学定律、效应、原理来解读,成为心理学的教材和案例,《三国演义》就是一本心理学精彩故事集。
草船借箭和空城计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是如何骗过久经惯战的曹操和司马懿的呢?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成功,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思维定势,他料定曹操不敢派水军来交战,只会对船放箭,因此安闲的和鲁肃在船中喝酒收箭,创造了惊人的篇章(此处不展开具体分析,拟另撰文探讨、下同)。
空城计则是利用了名人效应。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弄险”,因此他以虚对实,吓跑了司马懿几十万大军。死诸葛吓走活司马也是心理学的名人效应、权威效应。
二
反过来说,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定律、原理往往又可以在《三国演义》中找到案例。
比如刘备担心身后诸葛亮会重用马谡,耽误大事。后来诸葛亮果然选派马谡守街亭导致蜀汉全局被动,最后挥泪斩马谡。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那它就一定会发生,并出现最大可能的恶果;如果你担心它发生,那它就更可能发生。
心理学中的木桶定律,投射效应、首应效应、刻板效应、手表定律、旁观者效应、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论、布朗定律、特里法则、约拿情结、行动原理、自尊原理、期望效应、重要效应、焦点效应、互惠原理、门槛效应、贝尔效应、人梯效应、鲶鱼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马太效应、海潮效应、奥卡姆剃刀效应、晕轮效应、喜好原理等基本理论在《三国演义》里都可以得到诠释,找到恰如其分的生动案例。
三
有些心理学著作通篇都没有用心理学的定律、效应、原理和其他理论来进行探讨、研究,而是就一些现象进行了心理分析。《三国演义》中也有大量的故事暂时还找不到心理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探讨,但同样不妨进行心理分析研究。这些故事里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学问,不仅值得进行心理学探讨,还有可能因此而总结出新的心理学定律或效应来,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四
用心理学原理解读《三国演义》可以使人们耳目一新、视角一新,得到许许多多的新发现、新见解,甚至推翻、颠覆学术定论。
赤壁大战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大战中招致惨败呢?专家学者乃至普通的三国爱好者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我们用心理学来探讨其中原因,却会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意外结果,这个结论只是因为曹操犯了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小错误”。这个小错误就是犯了错误并且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之后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文过饰非。
曹操的错误是中了周瑜的离间计,一时冲动,怒斩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充。当蔡瑁、张充的人头呈上他的面前的时候,曹操恍然大悟:我中了周瑜的奸计!但是,他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的威信,却不肯向部下承认过失,而是借口蔡、张二将不服从命令,必须砍头。于是另选亲信,却是不熟悉水战的毛玠、于禁担任水军都督,结果荆州人马心怀各异、军心不稳,不敢向曹操献计献策、不敢说真话,任由曹操一错再错,导致孔明借箭“借”风和庞统的连环计、周瑜的苦肉计得逞,最终周瑜火烧赤壁、天下三分。
曹操的错误就是违反了心理学的特里法则。特里法则认为承认错误是力量的源泉,正视错误可以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如果曹操向部下承认了错斩蔡瑁、张充的错误,并优抚善待蔡瑁、张充的家属,在蔡瑁、张充的荆州军马中挑选人才担任水军都督,善待他们,局面就会为之改变。曹操就能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曹军新老人马将更加团结,战斗力会更强。周瑜、孔明、庞统的计谋将难以得逞,曹操的威望和人格魅力应该比掩饰错误更高。
用心理学还可以重新理解刘备为什么会得到西州?曹操为什么错失西州?曹爽为什么败于司马懿?蜀汉为什么失去大势?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什么失败?袁绍人才济济为什么不起作用?刘禅为什么相信官宦而亡国?使我们在这些老故事里有新发现。
五
用心理学研究《三国演义》有益于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普及,有益于丰富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国宝级经典之作,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用《三国演义》的故事诠释心理学,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受众都更容易得到欢迎和理解、接受。
六
用心理学解读《三国演义》有益于推动国人热爱读书、读精一本书。
中国人的阅读热情低,据查百度,2018年中国人读书量年人均4.67本,低于韩国(人均11本)、法国(人均14本)、日本(人均40本)、德国(人均47本)、俄罗斯(人均55本)、犹太(人均65本)......而且还是浅阅读。做精一件事,读精一本书。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乐趣,心理学是一种有益、有趣、实用性强的新兴学科,用心理学解读《三国演义》能是的读者饶有兴致的多侧面、多视角的理解消化《三国演义》,帮助读者的工作和生活,从而更爱读书,更善于读书。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解读《三国演义》也是如此,因人而异,因时代、环境、心情、视角而异,“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已经从文艺学、人才学、管理学、商战、逻辑、对联等各个角度去解读《三国演义》,但当我们从心理学来解读《三国演义》后,会发现神秘、高尚的学术殿堂,原来如此饶有兴趣,令人开窍,值得神往。因此增强国人的读书兴趣和水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三国演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学术界、企业界都对《三国演义》投入了宝贵的热情。
人们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读《三国演义》,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这里仍难免有缺失和不足。比如忽略了用心理学来解读《三国演义》,比如缺少用一门学科的系统成果研究《三国演义》。在媒体发达的互联时代,我们用心理学来探讨《三国演义》,不仅可以取得许多新的成果,还可以通过视频、抖音等新媒体手段使得《三国演义》的研究成果更加普及,出现易中天这样的三国公众人物,使得《三国演义》的应用研究全面生根开花、结果。
2019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