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荐读 > 喻镇荣:可以得罪小人,不能得罪君子 ——兼谈《唐雎不辱使命》
喻镇荣:可以得罪小人,不能得罪君子 ——兼谈《唐雎不辱使命》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60063    作者 : 喻镇荣    2018-11-09

常言道,可以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

我不知道这句话流传了多久,但知道无论是言者还是听者,都对此话深以为然。

我也曾对此话深以为然。

而今,我对此却不仅不以为然,还以为是大谬不然!

首先,这句名言把祸水引向君子,有居心不良之嫌。此话不言自明,不作阐述。

其次,这句名言不是引导人们据理力争、以德报怨,而是误导人们忍气吞声、卑躬屈膝、马虎了事。

再次,这句名言中的主语“君子”概念不明。

概念模糊、偷换概念,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之一。至少从孔夫子开始就不注意,辨析概念的含义了。此后则更是概念含含糊糊,让人不得要领,使人不敢认真。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先好好辨析一下君子的概念。

先不急,先读一则《战国策》中“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timg (1).jpg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这则故事的秦王就是错把庸夫之怒,当作布衣之怒、义士之怒,概念错位。唐雎反问秦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的布衣,是针对秦王“天子之怒”而言。暗含布衣中的精英,布衣中的义士之义,所以,秦王回复“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即老百姓的发怒,只不过是摘下帽子,跪在地上,拼命磕头罢了。唐雎则竟不含糊的和秦王辨析概念了。义正辞严的教训秦王说:你说的布衣之怒只不过是庸夫之怒。我说的布衣之怒是义士之怒,一口气举了三个义士之怒的著名案例出来并严厉告诫秦王:义士发怒,虽不能杀人百万、血流成河,但不发则已,一发则俩人同归于尽。今天就是你我同归于尽的时候了,拔剑欲刺秦王。吓得声色俱厉的秦王脸色徒变、跪地认错!一个发怒可以杀人百万、血流成河的君王老老实实服输于发怒后可以你我同归于尽的义士。

唐雎辨析概念的故事不仅几千年来鼓舞人心,也促发我们对君子概念的辨析,对“可以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这句名言的反思。

唐雎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生死、不畏凶恶于虎狼的秦王,大义凛然、义正辞严,怒斥秦王,不惜与之同归于尽,岂非君子乎?秦王灭韩亡魏,动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意欲扫平天下,实现个人集权统治,不仅有最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也有雄才大略、虎狼之心,但却服输于孤身一人、陷于狼群虎穴的唐雎,这是因为秦王深知:真正的君子是不能得罪的,只能得罪那些跪地求和的“君子”罢了。

春秋战国时不可得罪的君子很多,远非唐雎一人。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蔺相如。自荐于平原君的毛遂等等。而强大的秦王、楚王都深知可以得罪小人,不能得罪君子,不得不放下老大的架子,赔罪认错。

真正的君子不仅敢怒敢言、敢爱敢恨、敢死敢拼,而且还能忍辱负重、隐忍不发,以图后报。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这个意思。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伍子胥为了报杀父亡兄之仇,历经艰辛,忍痛多年,终于率兵灭楚,掘墓鞭尸、报仇雪恨。

赵氏孤儿中的君子“程婴和公孙杵臼”一个杀身成仁,一位则忍辱负重,将赵武抚育成才,为主人赵盾平反昭雪、报仇雪恨后程婴毅然自尽,以表心迹。

古往今来,如此不可欺凌的君子不可胜数,实乃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有些君子并非刚烈凛然,而是坚持操守、守身如玉,亦然不可得罪。

《世说新语》中的管宁,本是华歆学友,关系甚密。一次二人除地,进行田间劳动,发现一块金子,管宁视若无睹,低头用心除地;华歆则拾起金子看了几眼,然后扔掉除地。又有一次两人一起读书,窗外路过一位达官贵人,人声喧嚷、风光无限。管宁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一心读书,而华歆则站起来目视窗外贵人路过。管宁遂拔出宝剑,将坐席和华歆割断,以示分手说:“子非吾友也”。

timg (2).jpg

▲管宁割席


按人之常情,华歆也没有什么过错。而管宁认为华歆俗气,够不上他心中的君子标准,不值得走近,于是分道扬镳。华歆后来当了大官,几乎位极人臣,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有什么劣迹,但《三国演义》中则把他写成不忠不义的奸党,恐怕就受《世说新语》这两个小故事的影响。华歆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只可惜被管宁看不起,在历史上就没有好名声。看来文弱自傲的君子也不好得罪。

为什么可以得罪小人呢?

小人本来就应该全国共诛之、全党共讨之,惟如此,方能打造一个朗朗乾坤的太平世界。

许多中国人喜欢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而孔子早就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孔子这段话不仅看不起小人,还在谆谆告诫后人:可以得罪小人,不能得罪君子。你一旦被君子看扁了,就很难再恢复形象。而得罪小人不要紧,你要讨好他很容易,你就是用不正当的方法讨好他,比如说用金钱美女,他都非常高兴,很容易改善关系。

我们究竟应该得罪君子还是应该得罪小人呢?道理不是明摆着的吗?

2018年11月5日

(责任编辑/唐永谊)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