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江西上饶,一位朋友请我在上饶万达广场的一家酒店吃饭。酒店在二楼,我们临窗坐举目外望,十分开阔,有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发现万达广场上有一台旧式火车头,显然是作为招徕客人,供人观赏的大型装饰品。这种火车头还是值得人们观赏的。我多看了一会儿,发现火车头上有屏幕,在放电影,而电影的内容很新潮,与火车头、铁道等一点也不搭界。
后来,我在北京的玲珑公园也看到了一台同样的火车头,还是朋友特意叫我去看的,看来这火车头还真是旅游的一个看点。这位北京的朋友告诉我:有一批火车头退役了,铁道部就把这批火车头卖了,共有一百多台,每台火车头150万,为旅游作贡献。这批火车头在铁道部“下了岗”,又到国家旅游局找到了工作,我听了又是一阵感慨!
有个笑话说:有位老板请客,请了4位客人,只到了3位。这位老板不高兴,又不善于表达,他对到场的客人说:“唉!该来的又不来。”其中一位客人和这位老板关系一般,心想这是不是说我不该来的又来了?于是借故告辞了。这位客人走了后,老板心里更难过,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后面一位客人听了以后心里想:老板是不是说我该走的没有走呀。于是也借故告辞了。这位老板更难受了,于是向唯一剩下的客人抱怨说:“我又不是说他们俩个人!”最后这位客人一听:原来是说我呀!于是也告辞了。结果这位老板准备了一桌好菜却没有一个客人。
我感慨的也是该来的没有来。该用火车头大张旗鼓发展旅游事业的结果又没有买过车头。可买可不买的地方倒买了。后来我又陆续在几个地方又发现了同样的火车头。
我自作多情,无事生非而抱怨的地方是江西婺源县。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最后一个香格里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婺源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受到游客的青睐,婺源的古樟、小桥流水、徽派民居、鸳鸯湖等特色景点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婺源的旅游推广是成功的。
婺源的旅游推广还借助了名人效应,或许还是名人效应引爆了婺源的旅游产业。婺源人爱甩的一张名人牌是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据介绍,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祖籍是婺源人,因此,婺源人引以为自豪,詹天佑也为婺源的旅游业加了分。
这一回,婺源人为什么不买一台火车头,纪念一下詹天佑呢?让詹天佑这张王牌再为婺源旅游业增添光彩呢?
如果婺源都没有必要用火车头来推广旅游,我真不知道还有谁更需要这火车头了。
旅游是婺源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了婺源GDP的50%,婺源的旅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几乎没有人造景点。如果买个火车头,建造一个铁道博物馆,不仅可以为旅客增添新的旅游亮点,扩大名人效应,还可以使婺源的旅游产业从依靠自然资源走向人造景点和自然资源相结合,迈上新的台阶。游客也可以到铁道博物馆歇歇脚、开开眼界、增长知识,是一举多得、一本多利之举。
是的,北京早就有铁道博物馆了,在前门附近。
但是,这并不矛盾、不冲突,各有优势所在,至少北京的这个“正家”的铁道博物馆无论如何都放不进去一列火车头,两个博物馆的内容可以基本分开。日新月异的高铁产业更应该进入新博物馆。
至少我对上饶万达广场的火车头展示的策划是有意见的。火车头上的荧屏内容与火车、铁道完全不搭架,婺源可以接受这个教训,在铁道博物馆或者在火车头上用荧屏播放高铁发展态势、现代铁路知识,也可以播放过去的内容、国外的状况,甚至播放《铁道游击队》、《铁道卫士》等老电影,卖光碟,也比播放根本不沾边的内容好。
怎么回事呢?婺源为什么不买火车头呢?婺源不会缺这点钱吧?是不是信息不灵通?还有策划大师呀,投资商啊,你们怎么想的?难道这样的好事你们居然看出来了不能干?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