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是最不经用的东西,比每月的工资还不经用。
仿佛几天前,我还在《陶瓷资讯》刚租下的办公室里喝茶,听新到位的记者编辑们激情澎湃地描绘马上面世的报纸雄姿;今天就收到喻镇荣社长的电话,让我为十岁的《陶瓷资讯》写篇文章。
记得当年,听到喻镇荣先生要创办《陶瓷资讯》的消息时,我有些吃惊:陶瓷行业已有多家报纸,且形成了稳定的势力格局,新媒介入难度很大;新崛起的网媒在大举进军陶瓷行业,新浪陶瓷板块在王建的努力下在泛佛山陶瓷圈已颇有影响;报纸能烧线,创刊之初缺少广告收入,一帮人的工资和每期的印刷费用都不是一个小数目,靠其一己之力能支持多久?
纵然他在陶瓷行业耕耘多年,人脉和影响力没有几个媒体人可比,可要搭个新盘子独自操作干起来,还是不免让人怀疑!
其时,听人说他有自己的生意,而且做得不错,属于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那部分人,办份行业报纸纯粹为了自己的理想。
这个我信!喻镇荣先生多年来扎根于陶瓷行业,又主要从事媒体工作,如果没有这份理想和情节反而是怪事。只是这理想的成本也太高了!
令我更吃惊的是:他很快租下办公室,组建起团队,几天后承载他报业理想的报纸就出街了!
报纸甫一面世,即引起行业极大关注,无论版面的内容和设计,一点不逊色其它报纸,而广告甚至比其它媒体还多。
很多人评点新诞生的《陶瓷资讯》时,无不称喻镇荣先生精力充沛、人脉广阔和做事果断,并羡慕他的顺风顺水;我则清楚,在外人眼中的一切顺利,其实背后隐藏了当事人的多少艰辛和努力,有时甚至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苦撑。
好在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也值。
那时,行业纸媒还都保持着四平八稳的模样,市场化的报纸却尚缺少市场化办报思维。大多报纸打开,半张脸是国内县市级党报的,文章皆是宣传各单位工作形势一派大好,内容本来不痛不痒,却又像拉面师傅手中的面一样就把掌大非得抻成几丈长不可,读者都觉得累,可篇幅长单位领导高兴;半张脸是党政机关的工作信息简报,只是介绍些正常的工作,根本没有新闻性也当作新闻见报,无非是为了照顾客户。
《陶瓷资讯》创刊后,即主张报纸的新闻性、专业性和可读性,率先搞“大字号的标题新闻”、做“深度报道”、推“整版言论”等等,在行业皆引起广泛影响,甚至有些新闻报道过于尖锐,还曾得罪过一些企业和某些地方政府的领导,让行业人士不禁为报纸和喻镇荣先生捏一把汗。
另外,对新闻性不强的企业来稿,《陶瓷资讯》的编辑则整理压缩成百字内的短信息,集中放在版面一侧。
在当时,这些无疑都具有引领性作用。
十年间,陶瓷资讯报道了多少重要的行业新闻和大事件,业人士有目共睹;这些行业的发展标记,在一期期的《陶瓷资讯》里更有着详实记录。想来,这些年来的报纸累积起来必定会是厚厚一撂,足以支撑起一个陶瓷人的报业理想。
忘了《陶瓷资讯》具体是从什么时候起,月初的一期会拿出一个版面,盘点记录上月的行业大事,发挥史的功用。本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和历史本身区别不大,只是时间转换了而已。
最后,谨借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送给喻镇荣先生和《陶瓷资讯》。
愿其为理想,做到!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