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荐读 > 吴旭:《陶瓷资讯》报,分手后还可以相互问好
吴旭:《陶瓷资讯》报,分手后还可以相互问好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38607    作者 : 吴旭    2017-04-01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曾对她爱得深沉。

接到前同事的来电,邀请我写《陶瓷资讯》报社十周年庆的文章,而这十年,也有我的两年半青春。

我的心情非常非常非常沉重。像接到初恋或前女友的新婚喜贴一样。

脑子里是我第一次与《陶瓷资讯》报社社长见面的场景。那时候,刚辞去陶瓷厂技术工作,从《陶城报》出来。为了将职业转型路走下去,我很珍惜这次面谈。在兜里只剩下二百多块的情况下,还去超市买了一包125元的茶叶送给社长,希望能面试成功。想想当时真是好纯粹,好简单,好幼稚,好可爱。

又想起了入职前,与社长在茶楼喝早茶。我眉飞色舞地与他谈报社新媒体化,和报纸的改革,业务的改革。他疲惫的眼神中,似乎看到希望。

又想起了《陶瓷资讯》报两年多一系列的改革中,我孤军奋战,坚决坚持自己出台的系列改革方案。为实现自己对这个家庭的期望,与大部分同事吵过许许多多架,拍过桌子,指着同事鼻子骂过人,拿凳子砸过同事,耍过少爷脾气。以及,社长在报社会议上一句,“即使全报社员工都离职了,我都支持吴旭的改革,哪怕就剩下我们两个人”,至今还在脑海里萦绕。

又想起了一场场行业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与同事们激情昂扬地奔波于各大陶瓷产区、卫浴产区。整个活动过程,每一个同事都像自己家操办喜事一般工作。

又想起了在一个熟人扎堆的行业微信群,几个行业好朋友非议《陶瓷资讯》报,义愤填膺、舌战群雄的夜晚。

又想起了每周的星期四,那一张张黑白的校对纸;想起了报社第一个100000+诞生时,全员聚餐庆祝的场景。想起了去景德镇陶瓷大学招聘,给姑娘们讲行业机会,新闻工作的美好的场景。

想起了离职那个夜晚,在榴苑路田田湘菜馆醉得万般难受,抽了二包烟。想起回家后,把《陶瓷资讯》的报纸带回老家卧室的书架。

……

且止住这份煽情的、真挚的情感。《陶瓷资讯》报社给我的成长和机会,我对《陶瓷资讯》报社付出的思考与努力,都将成为真诚的永恒。

不管行业如何看待《陶瓷资讯》报,她对行业的贡献都在那里。

《陶瓷资讯》报培育了两个瓷砖产品品类。坚持了十二届的仿古砖论坛,确立了仿古砖这个产品品类;第一届大理石瓷砖论坛,也初步确立了大理石瓷砖这个新品类的行业地位。

《陶瓷资讯》报拉动了一个行业。陶瓷行业的兄弟行业卫浴行业,曾经是一个各自为政,没有行业交流和信息流通的行业,因为《陶瓷资讯》报的进入,才使得这个行业有了行业交流平台,信息流通渠道。

《陶瓷资讯》报培育了许多行业品牌,尤其是卫浴行业。《中国卫浴榜》及每年的卫浴论坛,让一些企业和品牌有了品牌价值塑造平台,并由内而外地将这种行业地位延伸到终端市场,直接提升了品牌形象,拉动了销量。无论是陶瓷行业还是卫浴行业,我想一些借助过《陶瓷资讯》报经典的新闻作品、行业活动而得到实质成长的品牌,都会记得。

《陶瓷资讯》报组织开办的“第一届智能卫浴论坛”,为智能卫浴行业第二春带去了一股春风,这在卫浴行业是没人可以撼动的功绩。

《陶瓷资讯》报的“戍边”,也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仿古砖论坛深入当阳、福建产区,还是陶瓷砖论坛、进出口论坛深入法库产区,《陶瓷资讯》报组织行业资源深入边远产区交流整合,推动了一些产区的成长。

《陶瓷资讯》报对行业媒体圈也留下过功绩。比如,第一份黄金周报的形成,第一个行业移动手机网的上线,第一个使用《今日头条》头条号,行业活动经济的形成……很多“第一”和“商机”,想必被同行们用着用着就变成自己的了。没关系,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每个行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留下过自己的功绩,也留下过自己有意识无意识的破坏。《陶瓷资讯》报对行业的“建设性”,自有行业一杆称。

谈完过去,说说未来。

瞬息万变的时代,媒体也面临洗牌,早改早超生,不改当作死,无论是内容,还是业务板块,盈利渠道。《陶瓷资讯》报未来的发展,自有当局者新的智慧和新的血液,迸发锐变的力量。作为局外人,就不妄加建议了。只希望,未来,能时刻留意传播形式的变革,能从“十年看老板”过渡到“百年看团队”。

峰回路转。

这几年之中,我与《陶瓷资讯》报,相互有过恩惠,有过不公,有过误会,有过爱,也有过不解和怨恨,我相信,都会在时间的调解中,消散成淡然一笑。

毕竟,分手后,还可以相互祝福。

是夜,话当休矣!祝福留给《陶瓷资讯》报下一个十年,感恩留给那些曾在《陶瓷资讯》报的峥嵘岁月。

祝好。

(作者系原陶瓷资讯总编

(责任编辑/唐永谊)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