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常听身边的人感慨光阴易逝,可那时候的自己,刚从象牙塔出来,还不懂这种感受。虽然自己在写作中也时常用些词句来描述匆匆流年,但是理解的并不透彻。
记得在进报社第一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我开口第一句话,便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是我总结中最有文采的一句……”如今回想起来,自己也觉得可笑。
哪些年、哪些人、哪些事儿,突然回忆起来,才真正感觉时光易逝。不知不觉,我与《陶瓷资讯》结缘已经7年了,而她也已经在为行业贡献的路上走过了10年的光阴。
回想当年,我还是个小生,只懂点校园里的学来的之乎者也,不懂企业,不懂行业,新闻报道也仅限于5个W和1个H,处处碰壁。
不过还好,那时候的我年轻,干劲十足。拎着装满报纸的手提包,我走遍了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总部、华夏陶瓷博览城,每个企业,每个展厅。虽说没取得什么成绩,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么做,总有一天我会熟悉产品、了解企业、了解行业的。那时候,我就不仅能写好新闻消息,还能做好深度报道,写好评论了。
那年,《陶瓷资讯》3岁,她和我一样,初生牛犊,很多人还不知道她。但是她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一篇篇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从佛山走向江西、福建、四川、山东……走向每个陶瓷产区,走向每个有陶瓷的地方,并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后来,我也慢慢融入了这个行业。我发现,身边的同事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社长,不仅人脉圈子特别广,都的知识特别多,每次跟他出去采访收获都特别多。什么是完全不透水,什么是精工砖,什么是完全玻化石等,就是这样,一个一个问题问到明白。
那时,《陶瓷资讯》也和社长一样,读者发现她越来越多的猛料,报道消息迅速、准确,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企业提升也有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关注《陶瓷资讯》的人越来越多,报纸频繁见于品牌老总、企业老板的办公桌上,轿车上,甚至还听说很多人放在了床头柜上。
也就是在那年,《陶瓷资讯》内容不断丰富,版面不断增加,从16版一直发展到32版。后来,纸张篇幅也变大了,从以前的精巧小报,变成了大气美观的大报。
再后来,我专心写稿、读稿、改稿,开始有了痴迷的状态。白天外出采访,夜晚写稿到凌晨三四点,好长一段时间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尽管在奔赴新闻现场的途中,总是瞌睡连连,但是只要到了采访现场我总能打起精神,满怀激情。因为,我深爱这份报纸,我也敬爱这份职业。
那一年,《陶瓷资讯》的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频频引起行业轰动,收到独家报道的邀请也越来越多。《陶瓷资讯》已经发展成为行业的主流媒体。
记得,每周四的深夜,办公室忙碌着的都是同事们是身影,寂静的夜,沉睡的读者,快乐的我们。等天亮,凝聚采编人员心血的厚重报纸,将一捆一捆的发往各个派送点,而我们,则可安心的睡一个早上的好觉。
那段时光,充实、欢乐、难忘。
非常荣幸,在报社那几年,我经历了数场行业高峰论坛,记忆犹新的是《第十届中国仿古砖高峰论坛》和《第四届中国卫生洁具行业高峰论坛》,因为这两次论坛,格调高端、规模宏大,可谓盛会空前。也因此,《陶瓷资讯》创造了许多不可能,也创造了许多神话般的奇迹。两场大型论坛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奠定了她的行业地位,也彰显了她的品牌影响力。
我喜欢写作,喜欢记者这个职业。尽管离开报社多年,可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和承诺。所以,只要有机会,我还时常与社长、同事有联系,也保持着稿件上的往来。《陶瓷资讯》就好像是我职业生涯的娘家,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
10年了,《陶瓷资讯》有过无数次的采访,有过不计其数的报道。就现在而言,也许那些新闻稿件过时了,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是,每篇报道都有同样的一个出发点,把每期的报纸叠在一起,它们会告诉你这样一句话:《陶瓷资讯》要办最有公信力和建设性的行业媒体。
作为行业媒体,《陶瓷资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践行这个伟大的办报理念。无论这些年社会如何发展,行业如何变幻,《陶瓷资讯》的初心始终不曾变国,而这正是新时代最难能可贵的坚持。
不管是你是一名读者、行业人士,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向《陶瓷资讯》致敬,向不忘初心致敬。
起笔之前,我想了很多标题,可最终还是觉得这句话最贴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陶瓷资讯》能这么年一直坚持办报初衷,需要的不仅是执着的态度,更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才能不被时代的浪潮淘汰。
前行的路,还很遥远,即便始终再难守,初心也不可忘。
不忘初心,十年如此,百年,亦如此。
不忘初心,办报如此,做人,亦如此。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