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财政部公布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940.30亿元,同比增长3.1%。看起来预料中的低迷正如期而至。
财政报告指,2014年,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土地市场呈现低迷状态,土地出让收支规模小幅增加。
对比201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732亿元,增长44.6%。2014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速明显回落。
分季度看,1季度增长40%,2季度增长14.2%,3季度增长0.5%,4季度下降21.6%,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从二季度开始,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以及商品房交易量下降,各地呈现购地意愿不足倾向,并逐渐在土地市场传导和蔓延。
其中,第四季度土地出让收入出现下降21.6%,对此,社科院的研究人士警告称,中国财政收入正式“告急”。
究其原因,房地产市场低迷无疑成为首要因素。其中,土地出让面积萎缩,全国2014年土地出让面积27.18万公顷,同比下降25.9%。其中,住宅用地下降26.1%。全年土地出让合同价款3.34万亿元,同比下降20.6%。
然而,土地市场的低迷会一直延续下去,据3月11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土地市场,2015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773万平方米,同比大跌31.7%,2014年底这一数字为下跌14%;土地成交价款699亿元,下跌30.2%。
如此看来,这真是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不知不觉房地产已经走到了如此低迷的境地。
这还是在连续降息、降准之后达成的数据,是限购退出、限贷松绑,告别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模式之后,房地产行业所呈现的状态。
事实上,当面对市场环境、行业形势出现变化时,敏感的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的反应最为明显。
正如龙湖,其高层在近日举行的业绩上透露,今年买地还是中性偏谨慎,继续逐年压缩土地储备,并聚焦于一线及领先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投资,以使土地储备的结构更加安全。
无独有偶,富力也表示,未来的业务重点将更集中于一线和二线城市,预计来年将不会参与太多土地收购项目。
如此低迷是不是调控造成的已不重要,但依照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的密切关系来看,今天这样的局面必然难于摆脱。我们更要思考,房地产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看来,拿地放缓,注重回款,加快去库存成为了2015年房企的主旋律。这是应对行业形势所作出的重要选择和改变。
在库存高企、利润走低的现实中,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也成为每一家房地产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