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数据,截止到目前,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住宅地块的卖地金额高达3275亿,这一数据不仅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交易记录,也历史上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并有望突破3500亿。从楼面地价来看,一线城市成交的203宗住宅土地平均楼面价高达11781元/平方米,同比2013年的7571元/平方米上涨55.6%。
亦多方调查获悉,和一线城市的全年将创新高相比,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较为惨淡,低溢价成交为常态。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全国300个城市中三四线称11月的土地仅土地出让金为269亿元,环比减少51%,同比减少79%。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任志强介绍,从全国的地价来看,一线城市地价处于一个快速上涨的过程,二、三、四线城市的地价仍处于下降的趋势。谈及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量价齐增,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在楼市分化格局下,受产业、资源、人口导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发商都纷纷撤离三四线城市而回归至一线城市。
23家房企年度任务完成不足9成
截至9日,30家上市房企公布11月销售业绩,仅7家企业完成年度任务超过九成,有的企业完成年度任务甚至不足四成。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救市措施的实施,近期楼市呈现暖冬态势,房企销售明显好转,但大部分房企依然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共有3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11月销售业绩。恒大、万科、富力、融创等七家房企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9成以上,其中,恒大、绿城已经提前完成年度任务。与以上房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恒盛、合生创展仅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40%和33%。
从30家企业9月、10月、11月的销售额合计来看,11月销售额合计为1475亿元,环比10月下降了8.7%。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沪深两市共计27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4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5家房企预告净利润亏损。剔除数据公布不全的房企后,按照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来看,净利润同比上升企业为9家,下滑企业达8家。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大部分企业在“9·30”政策后销售都明显好转,其中恒大等企业表现优于市场,但部分企业也依然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他称,大部分企业距离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依然差距很大,“预计超过17家企业已经不可能完成年度任务。短期内,特别是12月,房企将依然实施以价换量的销售政策。预计今年下半年的销售情况将好于上半年,四季度将好于三季度。”
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持续为负
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土地市场供应的小年,即是次年楼市成交的大年。
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2014年的土地市场并不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持续为负,且在10月才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2%。
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来,这一规律并不会如实反映在2015年的楼市上。
秦虹介绍,截止到今年10月,商品房销售占到正在施工的商品房面积的比例是历史最低的,不到10%,最高点的时候是16%,这也意味着在建房屋中90%未卖出去。
在秦虹看来,商品房的供应量很大,卖得少,建得多,全国总的供求关系还是处于偏松、部分过剩的状态,这也意味着,即使出台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市场的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秦虹测算,截止到6月份,算全国的供求关系,大概需要两年才可以恢复正常。
各地推地积极性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临近年底,各地的推地积极性大增。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在过去的11月迎来土地市场的供需两旺,也在12月加大推地力度。
根据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资料,12月北京将继续推出6宗土地挂牌出让,光是起始价就达到了近140亿元。与此同时,上海12月份将推出34幅经营性用地(剔除工业用地及动迁安置房),合计出让面积123.32万平方米,起始总价达到177.9亿。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12月首周(12月1日-7日),40个主要城市土地推出量环比增加77%。
三四线城市也不例外,以济南为例,12月首周,济南市国土局分2批推出22宗国有商住建设用地,总面积达2048亩,力度之大,十分罕见。
长沙12月也有18宗土地挂牌截止,土地总出让面积为1626121.85平方米,环比上涨673%;挂牌出让的起始价达47.92亿元,环比上涨164%。
“一方面在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楼市新政出台后,楼市趋稳,房企拿地的积极性增加,地方政府也希望抓此窗口推地。”张大伟介绍,另一方面,和上市房企赶跑年度销售任务一样,地方政府年底前推地也有完成供地任务的要求。
不过,这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从分类调控和稳定市场的角度,库存量大的地方要减少供地,去库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如是介绍。
中房协名誉副会长朱中一也表示,年底至明年的一个重要时期,楼市的一个重要方向即是消化和盘活存量,以稳定市场。在解释当前楼市存在的差异化过剩时,秦虹称,和2010年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的推波助澜有很大的关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