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卫网
所在位置:首页 > 厨卫资讯 > 中国人工成本飙升,汉斯格雅等外企将面临人员配置困境?
中国人工成本飙升,汉斯格雅等外企将面临人员配置困境?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30723    作者 : 陶朋    2018-09-08

随着对精英员工的竞争加剧,工资快速上涨成为在华德国公司一个日益显着的成本因素。

微信图片_20180908171619.jpg

资料来源:汉斯格雅 

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飙升,如今,员工问题成为德国高管的首要任务:如何找到优秀人才?如何留住他们?以及如何负担得起?

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的测算,中国制造业总产出在2005年超越了德国,随后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国。截至2016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增加值达到2000年的7倍,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从8.5%提高到了30.9%。但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相对优势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因。

据《大连日报》报道,大连2017年企业平均人工成本84605元,比2016年增加6941元,增幅为8.94%。

此外,根据德国工商联合会在中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8%的德国公司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仅次于寻找人才。而挽留员工是65.8%的问题。

劳动力成本占德国企业在中国成本的三分之一,但这一数字正在迅速上升:2012年至2017年间,工资平均每年上涨9.8%。

如果雇主未能跟上工资需求的增长,工作人员迅速跳槽。LinkedIn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员工平均每22个月换一次工作。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千禧一代的“跳槽”更快:他们的平均时间为18个月。

压力大赚大钱

中国的专业人员薪水基础低,然后迅速上升。一位新合格的中国工程师每月收入约为1,300欧元(合1,480美元),相比之下,德国工程师的收入为3,500欧元。但经过几年的经验,这些数字基本保持不变:中国每月约3,000欧元,德国约5,000欧元。

因此,汉斯格雅很早就将其白领员工本地化,现在在上海几乎完全是中国销售和营销团队。

机器人更便宜

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行压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机器人在汉斯格雅工厂车间越来越常见。

成霖企业上个月增资山东美林卫浴,投资4,500万元高压注浆及省力自动化等设备,藉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在中国,也有20%的德国公司表示,他们担心提高生产率将无法满足更高的工资需求。

必要时生产转移

较小的公司面临艰难选择。对他们而言,可能有必要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或者中国西部,这些解决方案的成本要低得多。

在广东南部城市的一家中型德国工业公司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他们打算将中国总部迁至较便宜的邻近城市,并在东南亚开设工厂。但劳工问题使得这些决定变得微妙:“我们不能将总部搬得太远,我们不想失去员工,”他说。

中国的西部省份提供公司减税和免费土地,但在那里找到熟练的员工是非常困难的。拥有中国业务的德国企业中约有87%希望留在中国,市场规模太大,无法摆脱困境。

根据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近年有大约1.5万家制造业企业撤离深圳。有指企业撤离主要因为近年深圳的人口红利消退,加上劳工和土地成本上升,以及综合税率高企。

事实上,深圳工人的月薪的确愈涨愈高。深圳工人税后月薪平均约5000元人民币,在算上公司提供的五险一金后,每月需要12000元人民币才足够聘请一名工人,这个劳工成本比越南工人每月1000多元人民币的工资,足足高出11倍。因此不难理解目前企业撤离内地的大趋势。

据了解,台湾制鞋业龙头宝成从2015年起开始将大量生产线撤离大陆,大陆员工数量由高峰时的40万,大减一半至20万,而其厂房已迁移至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目前宝成在越南已有逾16万员工,在印度尼西亚的员工人数也达到12万。而在宝成的带头下,不少大型台资企业也纷纷跟随跑往越南设厂,以降低生产成本,看来制造业大规模外迁已成为了潮流。

但是转移不意味着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更多问题。

生产的转移不仅是工厂、设备、人员的问题,转移过程中会出现员工跳槽、设备上线之后不适应以及和当地政府各种协调问题,都会影响原来的市场份额。三星从中国迁移至越南后, 虽然全球市场的份额还在第一位,但是中国市场份额已经压缩至1%。而且现在三星最牛的不是手机而是半导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星是个半导体公司。

本文部分来源Handelsblatt,有删减

(责任编辑/吴国炫)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