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陈帆教授托人捎来刚刚出版的《中国陶瓷百年史(1911-2010)》一书,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忍不住立即放下手头一切事务以先睹为快。
陈帆教授主编的这本《中国陶瓷百年史(1911-2010)》,由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大16开700多页,全书110多万字,另附60余张彩照,硬面包布精装本足有5厘米厚,亦可说是鸿篇巨著了。令人惊讶的是此书并非由哪一个部门、协会、机构、单位来组织编写,而是基本上都由陈教授发挥其过人的号召力,同时自己亲力亲为主持组稿、编撰,并凭其个人魅力“化缘”经费而印制成书的。
中国陶瓷有着过万年的历史,而万年以来能拿得出手、堪称权威的全面、系统性的史籍,大概仅得由中国硅酸盐学会牵头编写、1982年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一部,此后 30余年再无大型史书出现。这部《中国陶瓷史》只记录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前,从此之后迄今逾100年,全国性的陶瓷史志可称空白。今天这本《中国陶瓷百年史(1911-2010)》,实为填补历史空白之壮举,其意义非同小可。
自辛亥革命以来至今的10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是中国陶瓷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情景最惊心动魄的一个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现代陶瓷工业的孕育、诞生、成长、壮大,中国陶瓷进入了史上最灿烂、最辉煌的时期。这100年时间虽则仅为万年史上的1%,但其实践与成就却是空前伟大的,是以有人认为这100年的重要性超过了之前的9900年。客观记录这百年陶瓷史,无疑是今天这一代陶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帆教授振臂一呼,行业人士纷纷响应。于是先后有300多名同业中人,陆续写出了四五百万字的初稿,充分体现了此书的民间性与公益性。尤其堪可珍贵的是:这些提供资料者和撰稿者当中,有不少都是新中国的第一代陶瓷人,如今的年纪都已是七老八十或者八老九十了;这些前辈们的口述历史或者手写历史,无疑都属于一次与时间赛跑、抢救第一手资料的举措;如果再不予以记录与挖掘,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或将可能从此湮没而流逝。
感谢陈教授的信任,让我这个相对“年轻”的“40后”也有机会参与了本书长达12年筹备工作。早在2002年,就有业界人士提出了编写《中国陶瓷百年史》的动议。2004年2月,陈帆与刘振群、张守智、高力明、同继锋、杨洪儒、史哲民等11位前辈签名联合发起倡议。此后这十年里可谓历尽艰辛与曲折,期间我也参加了南方会议,也审读了其中的“广东产区陶瓷”的单行本。由于平日编务繁忙挤不出太多时间,实际上我只弄了“陶瓷媒体发展史”部分约2.5万字,但也花去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感谢陈教授的错爱,让我得以跻身本书70名编委之列。美中不足的是将我名字中的“锋”字误为“峰”了,不过也没多大关系的。另外翻读本书第三章第三节的“陶瓷媒体”部分,发现当时竟把今时自己的东家“陶瓷资讯报”给漏掉了。陶瓷资讯报创办于2007年4月6日,屈指算来至2010年时也有三岁了。或许是当时陶瓷资讯报刚刚创办不久,之后到底成龙成蛇尚难预料。时至今日陶瓷资讯报已届七岁,这七年来的作为与贡献可以载入史册已是有目共睹的,但亦只能期待本书再版时补充进去了。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