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6日,对于《陶瓷资讯》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因为从开始创办至今,刚好七周年。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行走,这七年一路走来,充满辛酸,也充满感恩。
报社的办公地点几经搬迁,从钻石大厦搬到江滨大厦,再从江滨大厦搬到陶都酒店,越搬办公场地越气派。报社的工作人员也车水马龙,崔力、毛国中,李作奇,方正等,先后在这里贡献了一份力量。报社每年的两个重头戏,卫浴论坛和仿古砖论坛也一年比一年好。
喻镇荣,《陶瓷资讯》社长,带领着一帮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在行业媒体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分得一杯羹,很辛苦也很操劳。好在有许学锋的加盟,可以为他分担不少。
虽然自己离开了媒体行业,离开《陶瓷资讯》也有几年时间了,但是依然会经常与一些老同事联系,经常会去喻老师那里喝茶聊天,经常会过去看看物是人非以及人是物非,因为自己曾经是这里的一分子。
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也弥足珍贵。
当年的很多同事都已经各奔东西了。罗冠,离开报社后去了新明珠,不久又去了新濠;夏锦鸿,离开报社后去了新濠,不久又回广州去了。曾秀容在顺德,张秀文在新中源,杨素玲在欧雅,罗平宏在创新陶业停留了不久便自己搞项目去了。刘铭河在恒福呆了一段时间,现在又不知在哪个角落。而关向宇,陈太龙这些,都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
唯有几个铁杆人物,依然在那里默默耕耘。比如李聪,神龙见首不见尾,到处乱窜。比如李任,在设计师岗位不卑不亢,一干就是6年多。比如财务容姐,整天笑容满面青春洋溢。比如梦笑,离开后又回归。
每次回到报社,都是与这几个老面孔聊聊而已。
2010年7月15日,机缘巧合,我正式到《陶瓷资讯》上班。
没有多久,便推行自己的四大标准(大标题,大图片,大版面,大策划)。因为当时是小报,所以学习对象就盯住了南方都市报。把好的版面好的版式,调整一番,运用到自己的报纸中去。因为我相信,评价一份报纸的好坏就两个标准,一是内容,二是版式。
所以,为了一个好的文章,坐在电脑面前敲敲打打不停;为了一个好的版面,坐在李任旁边指手画脚不停;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经常加班到半夜三更;有几次加班到凌晨四五点,直接在办公室过夜。
还有就是每期报纸出来后,大家坐在一起评头论足,那氛围非常难忘。
每当看到他们写的文字充满活力,稿件充满能量的时候,心里都会非常开心。
但是,没有多久,我就离开了这里。
原因就是自己年青气盛。受不了一点委屈,只要不顺心,立马撂挑子。因为当时没有什么生活负担。
曾经听王立群在百家讲坛讲过,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只会做人不会做事,适合当官,因为他可以把人际关系搞得好;第二种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适合干活,因为他可以钻到里面去,沉浸到里面去,但是人际关系他不考虑那么多,自己爱怎么干就怎么干;第三种就是既会做人又会做事,适合当领导。
而自己就是第二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但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喻老师,让我在那里乱搞一通。也要感谢众多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我相信,生活是一段一段的。只要你与陶瓷资讯发生那么一点关系,都足以难忘,或悲或喜。
(责任编辑:唐永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