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 > 窑头预热带爆坯的原因及其处理
窑头预热带爆坯的原因及其处理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30800    作者 :     2014-10-31 窑头预热带爆坯
事件回顾
    某日,在窑炉生产过程中,突然从窑头预热带里面发出间歇式的“噼啪”响声,犹如零星小爆竹被燃放。经查,原来是进窑坯体在预热带运行过程中发生爆坯。
发生爆坯的原因是:坯体的含水量过高。
处理问题的思路
    1) 显然,经干燥和施釉之后的坯体内仍有水分。另外,当坯体储存在储坯车内时,因周边环境湿度过大也会吸收水分。而当窑头预热带窑速过快时,引起坯体内的水分快速蒸发则会导致爆坯。
    2) 鉴于当时的烧成曲线(包括窑速)没有变动,因此,排除了窑速过快的可能性。
    3) 虽然当时的空气湿度确实比较大,但是与相邻的一条窑炉内正在烧成的坯体相比较,它们在入窑前吸收空气湿度的状况应该大致相同,为何它们不发生爆坯呢?
    4) 查坯体的入窑含水率测试数据,显示正常。查立式干燥机和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参数,亦处于正常状态。
    5) 查该产品在批量生产前的试烧记录,其结果亦显示正常。
    6) 笔者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为何“噼啪”的爆坯声不是连续不断,而是间断性发生,而且几乎是在有规律的间隔时间内发生?
    7) 笔者走到卸坯机工位,检查从卸坯机上被卸下的坯体,发现有的坯体含水量很高,有的正常。
    8)当笔者按序检查到窑外输送轨道上的储坯车时,才发现窑外输送轨道上方的屋顶某处有着仔细查看才能发现的漏雨现象。当储坯车停顿在窑外输送轨道上时,雨滴落在储坯车的顶部坯体上。随着液压推杆机的往复直线动作,一辆辆的储坯车被逐渐推至、然后又被推离该漏雨部位。
    9) 尽管坯体进窑烧成之前测试过含水率,尽管从储坯车上取过坯体进行试烧,但是,由于制度规定:除专职机修工之外,任何人不能踩在储坯车的辊棒上取坯。因此被取来做测试的坯体都是处于储坯车的下部,处于人手可及的部位,而不是取自储坯车的顶部或上层部位。
处理问题的难点:
    1) 需要决策:要想尽快恢复窑炉生产,可以在卸坯机工位增加人手,凭视力观察和双手对坯体的触摸,将被淋湿坯体检出。但是,万一人工操作漏捡了被淋湿的坯体,则爆坯的事情仍会发生且由此会造成停窑并耽误更多的时间。
    2) 打开观察孔和事故处理门,以及对挡火板的高度作了调整之后,烧成制度发生了变化,由此导致事故发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烧成制品会有尺寸大小和色差问题,需要另堆栈板重捡。
    3)由于临时应急,由于需要尽快恢复窑炉生产,因此从生产线其它工位抽调几名员工相助处理。这些工位因缺少人员可能会导致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因此,对于这天产品的入库检验和以后发货前的复检工作必须加强力量。
处理问题的重点
    1)立即将窑外输送轨道上的储坯车推离漏雨部位。
    2) 凡是在漏雨部位作过停留的储坯车,其车内的坯体一概不能入窑。将这些储坯车重新送入干燥烘房进行干燥。
    3) 利用驮车对被淋和未淋的储坯车进行轨道变换输送,使储坯车避开漏雨部位。
处理结果
    1)立即停止窑头进坯;
    2)立即打开预热带瓷管上方的观察孔,引入空气;
    3) 立即打开预热带瓷管下方的事故处理门;
    4)将预热带挡火板的位置放低;
    5) 调整窑头排烟分机闸板开度大小,降低预热带区域的排烟温度;
    6) 抽掉爆坯严重部位的两根瓷管,用一根长耙子将爆坯和碎屑耙到窑炉底部后,再通过事故处理门将它们耙出窑外;
    7) 待窑内砖块全部出窑后,降温至1000℃并保温。将瓷管调整到“瓷管前进-停止-瓷管后退-停止-瓷管前进-停止-瓷管后退-停止”这一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     8) 安排人员处理含水率高的坯体,将未被淋及的储坯车逐辆运行至窑头卸坯机工位。
    9) 打扫现场。窑炉升温,恢复窑炉压力,恢复窑炉生产。
解决措施
    1) 拟就签呈,要求等天放晴后对屋顶漏雨进行整修。
    2) 凡遇雨天,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屋顶是否有漏雨现象。
    3) 对产品批量生产前的坯体测试和试烧取样,要求其在储坯车内的位置具代表性。
    4)对事发时段出窑的产品单独堆放栈板,作重点检测,以免造成客诉。
 (作者系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陶瓷机械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 吴旭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