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景德镇学院读中文专业半载的表妹突然电话造访,聊天中得知他们班一个潮州籍男生和本地男生干了起来,说是宿舍讨论各自家乡特色的时候两人因“瓷都”之争而大打出手。表妹想起我曾先于她在景德镇上学,如今做的也是陶瓷工作,觉得我比较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当时电话中斩钉截铁的告诉她中国瓷都是景德镇,表妹质疑地说她百度过网上也确有瓷都潮州的资料,我只能答而不解地一再重申,最终表妹轻“哦”一声结束了通话。
事后回头想了想,心中突然有了点小小的愤怒。尽管“瓷都硝烟”早就烟消云散了,这会老调重谈显得多余,但又忍不住喉舌一下。前几年在景德镇上学期间就有听闻过一些瓷都之争的传闻,当时确实没啥想法。如今回过头去想想,心中还真是泛起了些涟漪。
当年“瓷都之争”这出大戏到底名自哪位名导的大作呢?要我说,此事完全是国人要名份、爱面子的“优良传统”生出来的事端。看看这场无谓的争斗,争完了小三争小妾,争完了小妾又争姨太太,完了后来开始齐刷刷瞅上“原配”这块骨头,于是才有了今天“中国瓷都潮州”、“中国瓷都德化”等的文化奇观,当然也有了那两小哥的青春大搏击。谁说不是呢,当年村级瓷都争完了争乡级瓷都,乡级瓷都争完了争县级瓷都,县级瓷都争完了争省级瓷都,争完了北方瓷都、西部瓷都、东北瓷都、华西华南华北华东华左华右华上华下瓷都都争完了,只剩下蛋糕中心的轴心骨“中国瓷都”可以争了。于是潮州和德化这两个后起之秀,也人模人样地当起了武林盟主。
我看这瓷都之名未必有武林盟主般的眼红职能。好歹武林盟主还能拿着鸡毛,号令天下高手玩转江湖。这瓷都之名花落谁家,谁就能成为行业老大称雄行业,让其他陶瓷产区的产品见“瓷都大驾”了,建陶要下轿、卫浴要下马,瓶瓶罐罐见了要三叩九拜了吗?或者能借瓷都之名像经济特区一样享受政策倾斜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看未必如此,戴上瓷都头衔后也不见得人们会顶礼膜拜。“瓷都”是一个文化符号,早已深入民心不可动摇。
那么,因为什么,何以引发当年某些陶瓷产区不惜大打出手,损害两城民间感情而奋不顾身地大争瓷都浮名呢?争什么?
争城市名片?我相信诸如潮州、德化这两个上进得比较明显的城市,一定有比陶瓷更响亮的名片吧?一定有更能产生GDP的名号吧?比如潮州的红军茶、旅游名片。既然有“董事长”这更拿得出手的金字招牌,又何必翻箱倒柜手舞足蹈去找那“车间主任”的兼职招牌呢?实在是令人费解。
争瓷都附加值?我如今很想自费给自己印一张“专家”的名片,然后扛起“市场调研”的大旗到那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立起牌坊的“中国瓷都”看看,很想知道这些产区沾上了皇气之后产品的价格是不是比它曾为贱民时候的价格高出许多?可惜我没机会去了,想法还在头脑里酝酿,元方的市场调查报告已经呈上公堂了。元方说,市场很公正,像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同志,是骡子就卖骡子的价钱,是马就卖马的价钱,不会因为你取了个诱人的名字而屌丝逆袭高富帅。在价值面前在品质面前在口碑面前,谁管你出身?
说到这,我还是忍不住想冒犯几句。
长得美就能叫美女吗?当年争瓷都之名者,毋庸置疑,兴许制作工艺、艺术呈现、产量、销量等都接近或者达到甚至高于景德镇历史最高点了,但是我想说,难道“瓷都”是一种标准吗?难道“瓷都”是量化出来的吗?依我看来,“瓷都”是历史给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种尊重,是千百年景德镇智慧积累自然形成的灵魂结晶。它不因未来哪个区域制瓷水平的提高或对人类贡献的增大以及景德镇陶业未来有可能的衰弱而改变。如果非要按这种反历史意志的逻辑来重新瓜分瓷都之名,以此为据,我们是不是要把孙中山的国父之名改赋予同样改变了国家民族命运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呢?或为了不得罪孙中山先生以及为了不怠慢邓小平同志,干脆编个国父1号国父2号呢?那笔者也建议某些权威机关也编些个瓷都1号瓷都2号算了,大家都是瓷都算了,何必加个前缀“西部、北部”区别之?这样也不得罪谁也不落下谁。雷锋只有一个,但是能因为雷锋效应而推翻老雷锋拥立新雷锋吗?
你真的很美吗?真的有那前凸后俏的三围吗?已经完全把景德镇那些深入历史认可深入世界尊重的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薄胎瓷等瓷魂给撂倒了吗?割鼻子削脸往内衣里塞两大包子就能赐封美人?又是谁赋予了谁兜售“瓷都”冠名权的权利?是谁到处张贴“瓷都”的标签?难道谁开创了“瓷都”生产线?不断加工出“瓷都”商标?然后让这种无需成本的赏赐以隐身的回报在市场上贱卖?当中华大地遍地“瓷都”,当“瓷都”像牛屎一样在一亩三分地上蔓延,可别让“瓷都”的恶臭把人们熏跑了。
瓷都景德镇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瓷都,是世界人民心目中永恒的瓷都,她不会因中国大地上伪瓷都遍地开花而坍塌,更不会因谁的红头文件而除名。再美的衣服不是自己的,抢过来穿在自己身上,都会因为自身骨骼尺寸不对称而显得臃肿丑陋。瓷都景德镇是祖宗的遗产,谁伤害她,谁就是唾弃祖宗智慧糟蹋华夏文明的白眼狼和刽子手。
真希望未来没谁再去导演那敕封诸猴的烂戏了。
(责任编辑:庞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