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瓷礼品
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 > 釉料调试一定要先了解这些
釉料调试一定要先了解这些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59329    作者 : 王明华     2018-04-21

在釉的分类中,有一个分类法是将釉可以划分为透明釉、乳浊釉、无光釉及结晶釉等。在这些釉的制备配方上,有很多个小类别。笔者以为,在这四个大类划分中,隐藏着一个主线,即釉中晶体存在形式。如果能够了解了晶体在釉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控制釉中晶体数量、大小,个人认为是可以很好地指导釉的调试的。

一般来讲,透明釉中主体是玻璃相,少量的气泡及晶体。在透明釉中,晶体的存在也往往以残余石英晶体为主。由于石英的折射率和玻璃相的折射率非常的接近,因此,在对透明釉进行观察的时候,往往很难感觉到釉中晶体存在对光线的意外干扰。

乳浊釉有气相乳浊、液相乳浊及固相乳浊三种情况。

气相乳浊即釉中存在大量的小气泡,气泡的存在使得釉层不透明。

液相乳浊即釉层中存在其他相,并且产生的分相效果,就如同现实中,将一杯水和油剧烈搅拌使得原本透明的油和水变得都不透明导致乳浊。

固相乳浊是在釉层中,析出大量的尺寸在1um以内的晶体小颗粒。这些晶粒的存在肉眼难辨,但是可以有效地对光线产生散射效果,因此导致釉层乳浊。

无光釉有三种做法,生烧无光、表面处理无光及析晶无光。有文献介绍析晶无光釉的颗粒尺寸在3~10um之间。这些晶粒析出,有可能会在釉层表面出现,导致釉面出现无光效果,并且釉面不再光滑。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隐约可见有异常长大的晶粒存在。

结晶釉,是通常在釉层中出现肉眼可见的晶体。结晶釉种类很多,一般选用析晶趋势强的元素来做结晶剂。陶瓷中一个典型的结晶料就是氧化锌。设计良好的釉配方和烧成制度,在釉面上可以长出厘米级别的晶花出来,效果显著。

在以上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从透明到乳浊到无光到结晶,釉中的晶体数量尺寸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控制结晶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一般来讲,物质在釉中的析晶会存在一个物质饱和度的概念。如氧化钾完全溶解于硅酸盐体系釉中,因此,用高长石含量的釉,大都是透明釉。如氧化锌在硅酸盐体系中,是有一定的溶解度的,配方中少量的几个点的氧化锌基本都是助熔,当氧化锌含量逐渐提高,釉可以从透明过渡到无光再过渡到结晶釉。如氧化锡在硅酸盐体系釉中几乎完全不溶解,因此,少量的几个点的氧化锡就可以配置乳浊釉。

釉的配方设计及烧成温度制度则直接指向于釉的高温粘度。由于析晶过程中,氧化物元素往往需要进行迁移,因此,釉的高温粘度对析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高温粘度很高,元素质点的迁移难度很大,即便配釉时,析晶能力强的物质下料量很大,也很难配出结晶釉。而如果高温粘度很小,元素质点很容易进行迁移,给予足够的保温时间,晶粒将会出现很大的成长。

高温粘度则主要取决于温度及釉料配方设计。合理的釉料配方设计,如锌结晶釉中铝元素的控制是粘度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温度制度设计,设计合理的烧成温度和保温温度,使得釉料处于一个适当的高温粘度范围内,也会很好的促进晶体的生长。如透明釉的一个操作方式,高温急速冷却,就是迅速将釉料从低粘度过渡到高粘度状态,抑制质点的迁移。而随电炉冷却的透明釉有较大可能表面出现朦胧甚至失透现象,就是在缓慢冷却过程中,有温度段元素能够进行有效的迁移生成细小晶体,导致釉面出现状况。

釉的制备理论非常复杂,笔者仅从个人简化理解方面进行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责任编辑/唐永谊)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