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窑砖坯含水率为什么必须加以限制
一般来说,入窑砖坯含水率应在6%以下,最大不能超过8%。为什么必须规定砖坯含水率的限制呢?这是因为下列四点理由:
1、砖坯含水率越高,强度就越低。
轮窑焙烧道高度都在2.5以上,高的甚至超过3m。这样高的坯垛是码放在它底部的砖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入窑砖坯必须具有一定强度才能保证坯垛在预热、焙烧阶段不会变形、倾斜以至于倒塌。
然而,同样泥料的均匀砖坯,含水率越高,强度就越低。对于不同土质的原料,砖坯强度性能也很不相同。砂性原料甚至在较低含水率下就已经很容易发生变形。特别是预热带气体分层流动影响显著,低温高湿的废气容易在腿子及中、下部砖面上结露,坯体吸收结露水珠后变软,高含水率砖坯就更容易变软,导致坯垛湿塌(即未烧即塌)。
2、入窑坯越湿,成品质量越差。
空气是可以携带一定量水蒸气的,空气温度越高,它携带水蒸气的能力越大,温度越低,携带水蒸气的能力越小。当空气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达到饱和,若再降低温度,一部分水蒸气就要凝结成水珠。这种现象叫凝露。夏季造成花草茎叶上的露珠就是凝露造成的;闷热天气中自来水管壁外的水珠是因为高湿度气体遇到冷物体在其表面上结露的原因。轮窑焙烧时,预热带内也会因操作不当凝露。
常发生凝露的情况有两种:
1、坯体入窑后纳入预热带前,上部砖坯吸收窑券蓄热,使水分蒸发。在前后两纸挡间的封闭窑室内,空气湿度逐渐增大,当窑底部砖坯湿度低于湿空气露点,水蒸气就在砖坯上凝露;
2、另一种情况是,拉纸以前窑室湿度低,而预热带内气体湿度大,温度也较低。提闸拉纸后,湿度大的气体流入刚纳入预热带的窑室,遇到温度低于其露点的砖坯表面发生凝露。装窑砖坯含水率越高,预热带内气体湿度就越大,凝露现象越严重。
砖坯表面上凝结的水珠因泥料的毛细管作用而被吸进表面层,表面层因含水率身高就会发生膨胀。紧接着,随着坯体的加热,水分逐渐排除,表面又要收缩。这样的膨胀、收缩交替作用会产生制品表面的微细网状裂纹、哑音砖、白斑砖等缺陷。凝水的砖坯强度也不高。
3、砖坯含水率高,焙烧耗热量大。
焙烧过程中砖坯要从入窑时的常温升至1000℃左右的高温,在此之前必须先排除所有的残余水分。坯体含水率越高,需要排除的水分越大。假设轮窑一个窑室码坯10000块,每块砖坯重3kg,如果坯体的含水率有8%增加至12%,那么从一个窑室中排出的水的质量要从2400kg增加至3600kg,而为了排除水分所消耗的热量从144万kcal增至216万kcal,相应的标准煤耗量由205kg提高到308kg。也即是说因入窑砖坯含水率的增加,导致烧砖标准煤耗多100kg。
4、砖坯含水率高,排潮量加大,增加烟囱负担。
砖坯含水率越高,产生的水蒸气越多,废气量增大,增大烟囱的负担,这些潮气若不能及时排除,势必造成前面窑室内的凝露。
(责任编辑:庞杏华)